1.3萬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初長成” 從“小而多”走向“精而強” 穩鏈、強鏈作用更加突出
自2022年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建立以來,我國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取得了長足進步。
在近日舉行的2023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大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我國已累計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9.8萬家,其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萬家。意味著工信部在2022年7月發布的《“十四五”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到2025年培育1萬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的目標,已提前完成。
另據SFPII專精特新智造指數統計,至7月下旬,全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已達12950家,接近1.3萬家。
靶向培育“單項冠軍”“配套專家”
我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培育為何能夠取得如此大的成果?業內專家表示,這得益于政策的鼓勵和扶持,建立起完善的梯度培育體系。
2022年6月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關于印發《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的通知,《辦法》自2022年8月1日起實施?!掇k法》將優質中小企業分為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三個層次,三者相互銜接、共同構成梯度培育體系。
華略智庫新興產業研究院研究員張浩祥表示,健全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能夠分級筑牢培育庫基本盤。以“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為進階路徑,按照“儲備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原則,調動不同行政級別的資源和力量為入庫企業提供專業支持,引導企業從“小而多”走向“精而強”。
同時,靶向培育制造業單項冠軍。聚焦本地標志性產業鏈,著力提升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技術原始創新力和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引領力,靶向培育更多專精特新“小巨人”成長為“單項冠軍”“隱形冠軍”和“配套專家”。
更得益于全社會營造起鼓勵創新的環境。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會長李子彬表示,創新是新型工業化的根本動力。專精特新企業堅持科技自立自強、依靠創新驅動發展。2022年,我國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突破3萬億元,居世界第二位,科技創新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作用正逐步顯現。而在我國經營主體中,中小企業貢獻了70%以上的技術創新。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研發人員占比基本達到25%,平均擁有有效發明專利15.7項,平均研發強度高達8.9%。專精特新企業作為中小企業中最具創新潛能的主體,有利于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實現關鍵元器件零部件國產化,增強我國產業鏈、供應鏈韌性。
“大企業、行業龍頭企業的高質量發展,需要培育更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彼麖娬{,由于專精特新企業穩鏈、強鏈作用突出,正為大企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配套作用。超四成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聚集在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及智能網聯汽車領域,超六成集中在工業基礎領域,超七成深耕細分行業10年以上,超九成為國內外知名大企業配套,其中數百家成為航空、航天領域的“配套專家”。正是這些企業與行業龍頭企業協同創新、上下游配合,提升了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與競爭力。
地方培育“小巨人”放“大招”
“中國經濟就像一片森林,既需要世界500強、中國500強這樣體量巨大的‘參天大樹’,也需要‘小而美’‘小而精’并不斷釋放‘大能量’的專精特新企業組成的‘灌木叢’?!睆埡葡楸硎?,多年來,廣東、江蘇、浙江、山東等經濟強省,以及北京、上海、深圳、蘇州、寧波等制造業強市均在推動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道路、助力“小巨人”企業健康成長等方面作出大量有益探索。
據浙江省政府發布,為培育更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民營經濟大省浙江拿出了整套方案。近年來,浙江不斷建立完善“法規+政策”的制度體系、“評育用”結合的培育體系、“平臺+樣板”的數字化轉型體系、“普惠+增值”的精準服務體系,推動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其中的特色亮點可圈可點。
2023年,修訂出臺《浙江省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條例》。同時建立“條例+配套政策”法規落實機制,推動省級有關部門制定配套政策舉措30余項,護航企業聚焦主業、精耕細作。加大專精特新企業培育支持力度,先后制定實施《關于大力培育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浙江省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實施細則》等。
建設“1+N”平臺體系,打造“1”類基礎性平臺和“N”類特色專業型平臺,分類培育數字化服務商430家,提升數字化服務供給能力。深化打造“產業大腦+未來工廠”新范式,推進46個工業領域細分行業產業大腦建設,累計建成未來工廠52家、智能工廠263家、數字化車間338家。并遴選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試點縣49個,打造新昌軸承、江山木門等細分行業數字化改造樣本,引導中小企業“看樣學樣”,全省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1.0階段及以上覆蓋率達72.63%。
同時,建立“鏈主+鏈長+專精特新”協同機制,連續兩年開展“十鏈百場萬企”對接活動,今年已組織92場,參與企業1.46萬家,對接訂單654億元、融資988億元。
各地也針對當地實情,紛紛因地制宜推出政策舉措。在山東省,對符合梯度培育的專精特新產品、企業,構建省市縣三級聯動的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庫進行精準指導和企業服務,并依托工業云平臺,完善入庫企業運行監測機制,通過密切跟蹤準確把握入庫企業經營動態和變化趨勢,加強運行研判和風險預警,精準做好政策儲備,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實際難題。江蘇省政府于2月份印發實施《江蘇省專精特新企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明確提出到2025年,全省累計培育制造業單項冠軍300家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500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萬家以上、創新型中小企業5萬家以上。
為大企業配套作出“大貢獻”
政策給力,帶來成果顯著?!靶【奕恕睘榇笃髽I配套作出“大貢獻”。
在浙江,以“制造業單項冠軍之城”聞名的寧波,擁有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83家。按照“關鍵核心技術-材料-零件-部件-整機-系統集成”和“關鍵核心技術-產品-企業-產業鏈-產業集群”培育思路,寧波謀劃建設了化工新材料等10條標志性產業鏈,并以航母型企業為主體,通過技術支持、市場帶動、人才支援等,孵化出一批新的單項冠軍。如國內領先的光學產品制造企業——舜宇集團,聚焦光學產品制造、智能系統設計等核心環節,孵化出舜宇光電信息、舜宇車載光學技術等國家級單項冠軍示范企業。
浙江青風環境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空調制冷制熱行業并集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工程設計安裝及售后服務于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被認定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該公司現擁有3項發明專利和9項實用新型專利,是中儲糧入圍企業之一,已成功應用于全國各地的糧庫。
杭州天創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改善水生態,循環水資源,創造綠色健康財富”為使命,以膜分離技術為核心,成為一家致力于水資源循環利用整體解決方案研究與應用的高
新技術環保型企業。先后通過ISO9001、ISO14001、CE等多項體系認證,參與制定國家和行業技術標準5項,被認定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該公司旗下良渚三期、內蒙古興發等項目先后入圍“中國生態環境創新工程百佳案例”。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質量普遍提升
作為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頂端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增加,與之成正比的是,中小企業發展質量普遍提升。中國中小企業協會近日發布的2023年7月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顯示,該指數繼續回升。7月份,反映企業信心狀況的宏觀經濟感受指數為98.8,比上月上升0.4點。投入指數為83.3,比上月上升0.3點。
該協會負責人表示,要大力支持科技創新、實體經濟和中小微企業發展,制定出臺促進民間投資的政策措施,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建立健全政府部門與企業的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聽取企業經濟與發展的真實情況,研究提出務實管用的政策措施,鼓勵企業敢闖、敢投、敢擔風險,盡力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政企同心、共同發力,推動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和專精特新發展。

微信公眾號